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工作动态 >> 工作动态 >> 正文

纪检监察工作要严防“灯下黑”

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召开前夕,一部名为《打铁还需自身硬》的电视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。专题片引用现实案例,让一些被查处的纪检干部现身说法,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系统加强自身建设、完善内控机制,坚决“清理门户”、严防“灯下黑”,体现了纪委加强自我监督、“不护短”的决心。

党中央历来对监督执纪者的问题高度重视,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“谁来监督纪委”问题,三次全会上提出要解决好“灯下黑”问题,五次全会上要求纪检机关“清理好门户”,六次全会上要求“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,执纪者要做遵守纪律的标杆”。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,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,郑重回答了“纪委监督别人,谁来监督纪委”的问题,吹响了反腐的“集结号”。

信任不能代替监督。王岐山多次强调,“严管就是厚爱,信任不能代替监督,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,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”。有人监督是福,无人监督是祸,如果只有信任没有监督,那么信任就变成了放任,就往往使干部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。像魏健、朱明国、钟世坚等一批被查出的高级纪检监察干部,正是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查人的,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当利益的交换物,辜负党和人民对他们的信任,才会一步一步走向深渊。他们的案例深刻警醒我们:“信任不能代替监督”。

监督严控,击碎“灯下黑”。作为监督执纪的专门队伍,纪检干部肩负着维护党纪政纪、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,其素质、能力和作风,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效,也影响着党的纯洁性。如果监督者不被监督,就可能出现“灯下黑”的情况。“治人者必先自治,责人者必先自责,成人者必先自成。”只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清理好门户,做到打铁自身硬,才能让监督执纪问责更有底气、更加硬气、更具权威,做到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,组织调整21人,立案查处17人,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000人次,组织处理2100余人,处分7500人,这些数据足以证明中央纪委清理门户,加强自我监督的决心。

制度严行,谨防“灯下黑”。把监督执纪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,手电筒不但要照别人,也要照自己,监督者自身绝不能成为监督的盲点,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,必须有相应的外力来管控。“小智治事,中智治人,大智立法。”2016年10月,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和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》,释放出“党内监督没有禁区、没有例外”的强烈信号,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。2016年初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讨论的《监督执纪工作规则(试行)》,开始了对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的探索,寻找监督执纪工作的制度建设,这意味着监督执纪工作将“有法可依”。划定纪律的红线,扎牢制度的篱笆,关住权力的笼子逐步打造成型。

思想严守,拒绝“灯下黑”。其身不正焉能正人,执纪者必须心存正气,甘于做一名不辱使命、勇于担当的执纪者,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角色,以高标准、严要求审视自己。作为手握纪检利剑的干部,要成为优秀的“剑客”,就要在思想上忠于党和人民,站稳立场,心中明确为民“执剑”。思想上偏一尺,行动上便会偏一丈,筑牢理想信念,做到自身干净,才能用好手中的“剑”,在反腐的道路上披荆斩棘,扫清我党前进道路上的“害群之马”。

上下同欲者胜。我们8800多万党员拧成一股绳,拿出“刮骨疗毒”的决心和自断其腕的勇气,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,撸起袖子加油干,打造一支忠诚、干净、担当的纪检干部队伍,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为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障


上一条:清涧县纪委集中学习《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(试行)》
下一条:解家沟镇召开党员干部述责述廉大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