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宣传教育 >> 廉政史鉴 >> 正文

“实事求是,不尚空谈”的好书记

中权同志塑像。赵赫男 摄

“实事求是,不尚空谈”,这是1942年12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,毛泽东同志赠予时任靖边县委书记惠中权的亲笔题词。

会上,毛泽东同志还高度评价了靖边的工作,他说:“特别是靖边同志这种认真努力、实事求是的精神,值得各县效仿。”

历史上有着“朔方”“夏州”之称的陕西省靖边县,至今流传着令人民敬仰的好书记惠中权的美谈,传承着他“实事求是,不尚空谈”的奋斗精神。

“拓荒牛”

“实事求是,不尚空谈”,这八个字是惠中权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,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,也成为指引新时代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、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。

惠中权故居位于靖边县镇靖镇镇靖村,环境优雅、简单朴素,这里也是中共靖边县委旧址。

“父亲从小聪明过人,祖父认为他是块读书的料,虽然家境贫寒,也千方百计将他送入学堂。父亲18岁那年,经全国合作总社副主任惠庆祺介绍秘密入党,从此走上了为穷苦大众求解放求自由的革命道路。”惠中权的儿子惠虎雄回忆道。

靖边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。

20世纪三四十年代,这里气候恶劣、土地贫瘠,水土流失严重,粮食产量极低。又正逢国民党不断制造摩擦,对边区进行经济封锁,人民生活雪上加霜。

1941年,25岁的惠中权调任靖边县委书记。面对当时百业萧条、百废待兴的局面,他没有退缩,而是深入群众、调查研究,紧紧抓住“民以食为天”这一核心要素,将解决群众的口粮问题作为首要任务。

如何改变风沙危害的自然面貌?如何发展生产、繁荣经济?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?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断在惠中权脑海里闪现。

惠中权认为,解决问题,绝不能坐在办公室与公文兜圈子,而是要经常下农村调查研究,了解情况、走访群众,倾听群众意见。

他把调查研究的情况、意见带回后,立即组织县委、县政府的同志讨论研究,最终提出大生产运动的四项具体措施:发动群众,兴修水利;修渠打坝,改造水漫地;种树种草,发展畜牧业;发展驮盐,增加收入。

在惠中权的带领下,靖边县以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开展大生产运动,成绩卓著,在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,受到表彰。

“领头羊”

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和田间地头找“办法”,再带着“办法”在实践中找“答案”,是惠中权长期坚持的工作方法。

在惠中权的带领下,1941年至1942年间,靖边县建成了巴图湾、柳树湾、杨桥畔等多座大坝,兴修水地 7000 多亩,产量超旱地 10 倍以上,实现了增产增收,人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。而靖边修水地、改造水漫地的经验也由此在陕甘宁边区推广开来。

惠中权还提出了“一驮盐一匹布,一斗盐二斗麦”的口号,发动群众运盐。1943年,靖边群众全年运盐3.5万驮,获利8750万元(边币)。

“细致入微研究、大刀阔斧改革,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解群众之所难,是父亲的初心和使命。”惠虎雄说。

惠中权号召群众在大片荒沙地里植树种草,大力发展畜牧业。他提出的“栽活一棵树、养活一只羊,少烧一升粪、多打一斤粮”的口号,至今还激励着当地群众。

“先种麦子插黑豆,黑豆地里带萝卜”也是惠中权根据当地的气候,总结出的科学种田经验。在实行三茬种植后,农作物产量超旱地1倍至2倍,自然风貌和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。

“群众的基本口粮问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解决了,真正做到了人尽其力、地尽其利。”如今,提起惠中权的这些往事,当地人依然津津乐道。

经过惠中权和群众几年间的艰苦奋斗,靖边经济得到了有力发展,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面先进旗帜。

真君子

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表扬过两个县委书记:一个是焦裕禄,一个是惠中权。

“1952年的华南地区,国家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,当时科员一般定为14级到18级不等,其中极少数被定为18级。”惠中权的女儿惠来彩介绍,“和我母亲条件相同的同志,大部分被定为14级、15级,但母亲却因父亲的干预,被定为18级,成为当时最低一级的干部。”

“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自己。”后来和惠中权在林业部共事过的同事回忆道,“惠中权长期以来,废寝忘食、竭尽全力工作,因此积劳成疾,身患多种疾病,组织上让他出国治病顺便进行工作考察,他却说,国家正是困难时期,花费的这些外汇应该给国家买机器才对。”

面对组织的关怀,惠中权用满腔热情和加倍的努力去回报。

“他在办公室不抽烟、不喝茶,只是不停地喝白开水。”惠中权的警卫员在日记中写道,“有一次开完会后,惠中权把一位劳模请回家继续谈工作,吃饭时有一碗排骨汤,他用筷子捞了几次,才捞起一块带肉的排骨,放到客人碗里。”

2017年春,惠中权故居在其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。仪式上,全国政协原常委、林业部原副部长刘广运在讲话中说:“惠中权是党的优秀干部,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。毛主席给予他‘实事求是,不尚空谈’的高度评价,成为县委书记的楷模。”

“孺子牛”

新中国成立后,惠中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部长,1952年8月,调任华南垦殖局副局长,后又任海南区党委书记兼任海南垦殖局局长,协助叶剑英同志开创我国橡胶事业。

1954年4月,惠中权调任林业部副部长,主管造林、经营、林场等业务工作。由地方调到中央,虽然职位高了,环境变了,但惠中权始终不忘毛泽东同志“实事求是,不尚空谈”的教导,时刻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和拼搏精神。

“在林业部分管护林防火工作时,每年关键季节,父亲总是亲自到防火值班室值班。遇到紧急火情,他总是亲赴现场,同当地领导一道指挥灭火。”惠虎雄回忆道。

1956年4月下旬,内蒙古阿尔山林区发生大火灾,惠中权立即乘飞机前往现场。夜间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,寒气逼人,他仍与参加灭火的解放军战士和林区职工并肩战斗,使在场的同志深受鼓舞。

青山埋忠骨,热血铸忠魂!如今,惠中权故居在寒来暑往、花开花落中静静矗立,无数悠远又清晰的影像在庭前婆娑,向来人诉说着当年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


上一条:牛庆誉 顶着“万民伞”的靖边县长
下一条:白乃贞 秉公取士,不以贿免“罪”